黄庭坚《砥柱铭》被指赝品的八大疑团
“4.3亿《砥柱铭》是赝品?”7月5日,由人民日报主办的《文史参考》第13期推出了质疑《砥柱铭》真伪的专题文章,从《砥柱铭》天价拍卖的台前幕后、八大疑团、中国拍卖行业乱象揭秘等几大方面,揭示了刚刚创下4.3亿元天价的《砥柱铭》背后的谜团。
《砥柱铭》击败“鬼谷子”
2010年6月3日晚10点40分,保利春拍现场,北宋黄庭坚书法长卷《砥柱铭》以8000万起拍,一路狂飙,最终以总价4.368亿元,打破了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创下的2.3亿元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
黄庭坚的《砥柱铭》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中国艺术品,围绕着它的真伪问题却是从乾隆年间就已开始,一直争论不休……
《砥柱铭》从南宋到清代,一直在民间流传,历经众多著名藏家之手,却未曾进入宫廷内府,故一直没有官方著录。上世纪初,《砥柱铭》从广东经由上海流往日本,被日本著名的私人博物馆藤井有邻馆收藏,2000年,在台湾寒舍艺术中心王定乾的帮助下,《砥柱铭》流到台湾藏家手中。2010年,台湾藏家将《砥柱铭》送拍至北京保利,被一位神秘的中国买家以4.3亿元电话买走。
两位研究黄庭坚专家辨伪
《砥柱铭》全卷近600字,创造了一字百万元的历史最高价。最先“跳”出来质疑这件天价藏品的是河南书画藏家王保良。王保良将家中收藏的与黄庭坚书法有关的影音制品、文字资料等拿出来比照,在仔细研究了《砥柱铭》公开的照片后,提出三大疑点,并提出《砥柱铭》极可能是赝品!对于《砥柱铭》真伪的质疑,保利方面的态度是:不回应,不评价。他们认为“王保良所谓的质疑完全是一次炒作”。
为保利此次上拍的《砥柱铭》辨伪的重要人物有两位,一位是黄庭坚后人、书法专业研究者黄君;一位是台湾大学艺研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指导委员傅申。两位研究黄庭坚书法的专家都曾对这幅《砥柱铭》卷产生过怀疑,而这一次,他们一致认定是真迹。黄君是黄庭坚的35世孙,他曾在2005年出版的《山谷书法钩沉录》中,对这件作品的创作年代和风格产生过疑问,而这次受邀为《砥柱铭》卷鉴定,黄君亲眼目睹了“真迹”,他的疑虑打消了;傅申也曾于1976年撰文质疑《砥柱铭》卷,此次认真鉴定,并手写了长达几万字论文《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肯定此卷“为山谷书风转换期的真迹”,这篇论文至今仍挂在保利官网《砥柱铭》下。
最新一期的《文史参考》刊登的“《砥柱铭》八大疑团”一文,包括:书法风格之疑、错字之疑、题跋之疑、文献之疑、印章之疑、鉴定方式之疑、友邻馆之疑、未见烬后痕迹,更全面地综合了《砥柱铭》流传至今关于它的真真假假的所有疑团。围绕着疑惑、争论,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保利市场部的负责人、深圳书法家王乃栋。有人坚信《砥柱铭》是真迹,有人认为《砥柱铭》的创作不会早于明代。这幅传奇作品到底是真是假?也许还会一直争辩下去……
《砥柱铭》八大疑团
疑团一:书法风格之疑
一些专家认为,《砥柱铭》笔法、风格和偏淡的墨色都是作伪者“天机泄露”之处。
疑团二:错字之疑
手卷“·”、“祝”二字之“示”部写成“衣”部(多了一点),黄庭坚的传世书迹没有一例是这样写法。
疑团三:题跋之疑
手卷主体之后共有26段历代题跋,其中后隔水花绫上之题跋(第一跋),首句曰“宋王荣老尝官于观州龙观渡”,此言“宋”而不言“皇宋”或“大宋”,可见此第一跋乃元代以后所题。后出的题跋位置在前,先出的题跋位置竟然在后也是质疑真伪的焦点。
疑团四:文献之疑
此卷没有年款,文献落款点明“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庚寅,系船王市,山谷老人烛下书”,且比跋文多出数十字。两相对照,这段跋语疑点颇多,特别是其中对魏征的称呼,一曰“魏公”,一曰“郑公”,显得很不规范。
疑团五:印章之疑
一是手卷上被视为重要鉴定依据而津津乐道的三大收藏名家之鉴藏印章,被认为是伪章;二是手卷上所钤“项元汴”鉴藏章多数为水印,此与当时普遍使用油印的情况不符;三是卷首“项元汴”鉴藏章“天籁阁”、“宫保世家”、“项子京秘笈之印”皆有明显挖补痕迹。
疑团六:鉴定方式之疑
有专家从专家共鉴、文献佐证、仪器辨伪三个方面,对此次《砥柱铭》拍卖前后的鉴定行为,提出了全面的质疑。
疑团七:友邻馆之疑
友邻馆从来不出手公认的真迹,只有对那些真伪还没有定论的作品才会出手,那么当年此卷能从友邻馆流出,就足以证明日本同行对此卷的真伪还没有定论。
疑团八:未见烬后痕迹
《砥柱铭》在明中期为黄庭坚后裔所藏,曾遭火灾。黄应宸在隆庆庚午的题跋中感慨云:“譬之七雄战争,中原几遭兵燹而鲁之灵光巍然独存,物之显晦,岂非甚欤?”而此次上拍的《砥柱铭》并未见此卷纸缣上有烬后痕迹。(摘编自《文史参考》)
《砥柱铭》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