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届“邓石如与清代碑学书法”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作者名单
全国第二届“邓石如与清代碑学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评选工作于2016年3月11日在合肥评选结束,经过评委会、监委会认真有序的初评、复评、终评,评出入选论文32篇。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布。如发现入选论文已公开发表,或存在抄袭、剽窃、代笔等情况者,自公布之日起,7日内请联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该论文入选资格,并按相关规定做出处理。
联系电话:010—59759583
联系人:刘照剑
全国第二届“邓石如与清代碑学书法”
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作者名单(32篇)
作者姓名  | 题目  | 省份  | 
张雷  | 邓石如与江宁梅家交游考论  | 安徽  | 
张朝阳  | 从几则题跋看梁巘与邓石如  | 安徽  | 
夏冬波  | 邓石如与汤扩祖交游考略  | 安徽  | 
桂雍  | 中国书坛的奇迹——邓石如与林散之成功之路探微  | 安徽  | 
张斌海  | 使刀如笔 印从书出——浅析邓石如、包世臣书论对吴让之刀法的影响  | 安徽  | 
张志一  | “邓石如研究”三十年(1985—2014):相关数据分析  | 北京  | 
王守民  | 从包世臣《国朝书品》看邓石如行书创作审美观  | 福建  | 
李吾铭  | 吴大澂抚粤期间幕府学术活动考述  | 广东  | 
王梦笔  | 清晚期碑学思潮下隶书发展状态的转型和影响  | 河南  | 
何朝波  | 破古出新 毁我塑我——试析邓石如碑学背景下对篆书的发展  | 湖北  | 
王文超  | 论包世臣与何绍基北碑书学观之异同  | 吉林  | 
侯平  | 诋邓石如书“不合六书之旨”非翁方纲考  | 吉林  | 
闫章虎  | 关于邓石如历史定位的再思考  | 吉林  | 
王友良  | 邓石如与苏州的书事札记  | 江苏  | 
邵宁  | 传承 雅化 变革——以杨沂孙为视角看邓石如书法的东传与嬗变  | 江苏  | 
汤传盛  | 邓石如经典建构的范式意义——论清代艺术话语权的转捩  | 江苏  | 
王健  | 包世臣书论中“用曲”说辨析  | 江苏  | 
王维  | 关于邓石如篆刻艺术的分期  | 江苏  | 
杨鹰  | 邓石如篆书取法与风格及其对近代碑学书法影响探赜  | 辽宁  | 
王晓光  | 论邓石如篆、隶书  | 山东  | 
吕文明  | 古法的复活:清代碑学运动的实质——兼论邓石 如的碑学实践  | 山东  | 
杨天才  | 晚清碑学影响下的文人书家碑帖审美嬗变考察——以杨守敬、莫友芝、沈曾植为例  | 山西  | 
刘天琪 段惠子  | 翁方纲与“前碑派”及相关问题  | 陕西 上海  | 
苏叶  | 包世臣《完白山人传》的得与失  | 四川  | 
樊琪  | 从清代学术视角看邓石如的成就  | 四川  | 
王炳学  | 从诗联看邓石如气象胸次及对晚清碑学的风格影响  | 天津  | 
尚磊明  | 博雅弘儒 朴健笃茂——邓派书家张惠言述略  | 浙江  | 
徐煜  | 论清代碑派书风与邓石如八分书之关系  | 浙江  | 
宋亮 王晓亮  | 试论“邓派”篆书在当代书法高等教育中的价值  | 浙江  | 
孙强 胡长春  | 邓石如文化修养研究  | 重庆  | 
宋立  | 藉甚不渝,人亡业显——乾嘉学者篆书观念及邓石如篆书接受问题研究  | 重庆  | 
贾锦涛  | “中实”论——以邓石如篆隶书为例  | 重庆  | 
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
2016年3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