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法名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书法家何俭——天下汉简有其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燕赵都市报
热度1681票 浏览465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7年11月19日 11:08

        人物简介:何俭,号啸谷,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首届书法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师从著名书画家范曾,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

        何俭者,啸谷是也。他有几件事也许真值得炫耀:祖籍与开国领袖攀同乡———湘潭;弱冠之年有幸拜在当代书画大师范曾门下,学业又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给书法家颁发文凭的北京师范学院书法专业,同窗间戏称为“黄埔一期”,导师是大书法家———欧阳中石;改革开放后的出国潮又将其第一波冲至东瀛,遍履扶桑,用他自己的话说:也算是为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尽过绵薄之力(在日本举办过多次个人书展,长崎议会馆有他的巨幅作品)。

        论及书道,他自颜体入手,楷书临习几近20年,几乎临遍了鲁公的所有碑帖,而其中最爱的有两本,一是《勤礼碑》,一是《东方先生画赞碑》,前者结字巧而润,后者体势柔而刚。为了丰富自己的用笔,转而临习《西狭颂》、《乙瑛碑》、《石门颂》等汉隶,其中尤喜《鲜于璜碑》,言此碑方笔序结,刚柔相济,不似其他隶书,质朴不足,媚态有余。由此可见,“性格决定成败”这句俗言是大有其道理的,何俭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事物的认识,也决定了他在书法道路上选择什么方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今天的成就缘于当初的选择,这很值得今天的学书人去认真思考。言及他自何时学习汉简的,他说:“想起来也颇为有趣,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日本留学期间,偶然在一间书法教室里看到一幅汉代简帛的照片镶在一个十分精致的镜框中,虽时间久远,然却历久弥新,特别是那寥寥十几个汉字显得异常精神,它深深地震撼了我,以至于那几个被日本人奉为神灵的汉简字催润了双目,流出了喜悦而骄傲的眼泪。现在想起来,也许是在异国他乡,看到那东西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又好比在茫茫荒漠中找到了我期冀的宝藏。当时的感觉是,写了这么多年字,第一次感受到撼人心灵是什么滋味”。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搜集并临习一切可以找到的有关汉代简帛的出版物。

        坦言之,初与何俭相交,见其书并无夸张,点画间妍蚩杂糅,结体之势一反常态,知其功力了得,却不知美在何处?向他讨教,原来,汉简之书均源自秦汉时期抄写经卷的“知识分子”之手,他们是一群有文化但社会地位卑微的人,不经意间,却因长年的手书劳作为后人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国书法文化,应该说这些无名英雄同样是我们国粹艺术的靓丽基石。当初我曾向何俭讨教他过去学书临碑,现在临汉简帖,二者除字体差异,还有何不同。答曰:北宋大家米芾曾言:“余阅书白首,无魏遗墨。”由此可鉴,魏至宋,去古不远,他尚且未曾看到魏晋以前的遗墨,何况今人?书法艺术的表现重在笔墨,翻刻的碑文必经修整,神态全失,要想玩味古人法书之精髓,就必须读帖。至此,我方有所觉悟。品味其书,结构成势,运笔自然,峰杪起伏,毫芒顿挫,墨枯笔润,潇洒流落,恬淡雍容,大气磅礴。古人云:“结字可因人相袭,唯用笔千古不易”,大致如是。是否好字,不要乍看,要耐看。耐人寻味,回味无穷,甚至能打动读者心的无疑是篇成功之作。

        范曾的教诲何俭始终铭记于心,并作为他毕生的座右铭:“目标始终如一,长年坚持不懈;宁从一而深造,勿泛涉而两失”。在何兄早年的一幅作品上我看到范先生题道:“勇猛精进,必有所成。弟子何俭勉之”。先生对他充满了期望。在他的书法集行将出版时,范曾郑重地为他的弟子题写了书名。欧阳中石看了他的作品清样后,十分高兴,连连赞叹道:“天下汉简有其人”,并欣然为其挥就了两个大字“尚简”。这是老师对其学生的最大褒奖。一个真正的书家,须几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临池不辍,何俭是真正照着去做了,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家,而不是哗众取宠的伪书者。

TAG: 湖南 何俭 汉简
顶:82 踩:7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6 (50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7 (464次打分)
【已经有551人表态】
84票
感动
61票
路过
59票
高兴
79票
难过
77票
搞笑
69票
愤怒
63票
无聊
5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