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法名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三期端楷胸中壑,一冶魏体笔下生——试论李啸的魏碑书法艺术(衡正安)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衡正安
热度1498票 浏览82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7月30日 11:59
三期端楷胸中壑 一冶魏体笔下生
——试论李啸的魏碑书法艺术

文 ▶  衡正安


书法,作为我国最典型的一种艺术形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苏醒,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如果说清代的书坛将中国古代书法史倒过来重演了一遍的话,那么,三十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不但将中国古代书法又重新的演绎了一翻,而且,以古人难以想象的丰富的书法资源、书法形式以及多种书法思想融汇在一起,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的书法艺术格局,新古典主义、学院派、民间书法、文人书法、现代书法等,都曾不同程度地影响、活跃于书坛,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对书法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书坛不管如何“你唱罢来我登场”,传统书法依然以强大的生命力牢牢占据着书坛的主导地位。实践证明,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书法,才是中国书法的主流,才是书法的未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以及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当代书坛已逐渐冷静、成熟起来,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敬畏经典。

不管如何评价,近三十年的书法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应该给于高度肯定的,特别是造就了一批中青年书家更是中国书坛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不但是当代书坛的中坚力量,也是当代中国书法史的创造者,为中国书法的发展、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中国书法在七十年代末的复苏,几乎和这段历史同步成长起来的年轻书家们,以前辈少有的艺术视野、艺术胸怀、艺术秉赋,特别是丰富的书法艺术积淀,不但活跃在当今的各种展览和赛事上,更以其天才般的艺术感受,在书法创作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中国书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经历了各种书法思潮的洗礼,传统的、现代的以及后现代的;他们沐浴在伟大的时代中;他们活跃于多元的艺术思想下,享受着历史上最丰富的书法资源,他们站在前人的肩上不断成长、成就自己的书法艺术。李啸,就是在这样的书法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年轻的书法家,40余年的人生历程,使他伴随着中国书法的现代发展而成长;他既滋养在悠久的传统书法和老一辈书家创造的书法文化土壤之中,又能在这肥沃的土壤和伟大的时代的阳光照耀下成长,正充满希望一步步地走向神圣的书法艺术殿堂。

李啸,1967年出生在江苏淮安,这里曾经诞生了众多的文化名人。2004年底他以丰硕的书法创作成绩和丰富的基层书法管理工作经验走向了南京,成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工作的负责人,更于2006年当选为新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理事。李啸,总角从父习书,后正式拜乡贤戚庆隆为师,开始了真正的学书生涯。戚先生以魏碑书体享誉当今书坛,曾获奖,是当代魏碑高手。李啸真行草隶篆皆擅,《张迁》《石门》用力最勤;行书以“二王”为根,就《怀仁集王字圣教序》临过上百遍;草书、简牍帛书等不但临池不辍也达到了很深的造诣,打下了广博的书法基础。李啸在书法上取得最大成绩,最具代表意义的当是“魏碑”书体,这一书体在近几年的中国书协举办的大展赛上屡获佳绩。他的魏碑不但能很好地继承了晋楷和唐楷的书法艺术,还将行、篆、隶书的某些元素,特别是简牍、帛书、写经、摩崖、造像等书法语言融入到“魏碑”之中,已逐步形成自我的魏碑书法艺术面貌,在当代魏碑书家中具有显著的艺术特质,成为当代魏碑书家特别是青年书家的代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普遍意义。

清代中叶“碑学”的兴起,是中国书坛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由于政治、文化、思想,特别是书法资源的局限,使以阮元为肇起的碑学运动,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极端的艺术思潮之上,使其后期显露出诸多的弊端。中国的历史表明:学术,总是以极端的方式端起、发展,一般又以“中庸”的方式去思考、总结而结束。正如举碑学之大纛者阮元所云:“学术,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焉”,所以,当我们看到古人无法想象的那么多书法资源,如甲骨文、简牍、帛书、写经、南北碑等之后,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积淀更加丰厚,特别是当前文学艺术的氛围前所未有的自由、宽松,使李啸这一代书家们,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渐渐羽翼丰满,成就了他们的书法艺术造诣,并将创作出完全不同于古人,属于这个时代的书法作品。

如果按“正书”(楷书)的不同审美风格划分,“正书”可以分为晋楷、魏碑和唐楷,所以,“碑学”的另一个意义就是为魏碑的独立,创造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唐楷不管从数量、艺术风格还是所取得的艺术高度来看,都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可以成为晋楷和魏碑独立的参照。晋楷,从时间上来看是指东晋以前(包括南朝)的所有楷书作品,当然要刨去魏碑书法作品。虽然,狭义上的魏碑就是指北朝的楷书,在风格上也和南朝碑刻向交叉,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书体,在书法审美风格和书法学的建构上是必要的也是完全成立的。然而,虽然经过清代、民国以及近现代碑学书家的努力,在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魏碑作为一门独特的书法艺术门类,显然从创作和理论上都没有更大的建树,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回顾这一碑学运动,其发展理路是非常清晰的。早期为尊碑思想“唯碑是尊”是彻底的否定“帖学”,发展到后期晚清的碑学家们看到“碑学”和“帖学”的不同审美、艺术价值又探索于“碑帖融合”,进而提出“师笔不师刀”的艺术主张,这些碑、帖流派的不同探索和尝试,为魏碑的艺术独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作为现代的碑学书家,不但要站在前人创造的成就和高度上去思考魏碑艺术的创作和思想,更要站在“魏碑”本体的立场去思考魏碑书法艺术的独立价值,要在前人对魏碑的探索基础之上,结合魏碑近现代以来的大量发现的最新成果,挖掘魏碑丰富的书法艺术语言,建立魏碑独特的书法艺术实践和理论体系,这是每一个致力于魏碑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者的使命。李啸魏碑书法的成功,就是在思想上做这样的思考,在实践上做这样创作的探索者,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晚清以及后来的书家们,已逐渐意识到“碑学”思想的诸多弊端。极端的“尊碑”思想不利于魏碑书法的发展、独立以及碑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发扬、深化,所以,到清代后期不少“碑学”家们均不同程度地走向了“碑帖融合”之路,这为书法的发展繁荣、书学思想的不断深刻和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书家们创作出许多既有碑学的厚重和古朴又有帖派的流畅和遒美的大量楷、行书作品,为晚清书法的新风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但是,我们深究就可以发现,虽然这种“碑帖交融”对书法的整体发展有益,但对碑派书法,特别是对“魏碑”作为一个独立的书体的确立是没有推进意义的,因为这个阶段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很多碑学无法克服的问题如用笔、结体等,但是,它是站在“帖学”的基本立场上的,使“魏碑”作为独立于晋楷和唐楷的艺术地位,非但没有加强反而削弱了。因此,魏碑的独立只有建立在魏碑书法的本体之上,站在魏碑自己的立场之上,才能让魏碑书法艺术的独立成为可能。

李啸,对于魏碑的态度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不但能够坚实地继承传统书法的所有优秀元素,更能站在“碑学”的立场去思考、创作魏碑书体,不但能吸收了众多的帖派书法,更能转向和挖掘大量的北朝石刻楷书,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魏碑书法艺术语言的魏碑书体。

作为中青年书家的李啸,其魏碑体书法已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这和他具有扎实而广博的传统书法基础和善于吸收其它书体的艺术养分并致力于“魏碑”本体的研习和探索分不开的。他在约5年的时间里20余次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重要展赛,其中七次获奖,几乎都是魏碑体书法,这在当代书坛以展赛作为主要价值判断和主要社会活动的情形下,不但让人羡慕,更能说明其实力的超群和被同行的认可。所以,关照、研究其魏碑书法的成因和艺术风格,对魏碑书法的独立、魏碑书法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一)取法

李啸书法艺术形式应该说是比较宽广的,几乎所有的字体都有涉猎,并达到一定的高度,为建立自己的魏碑书法语言创造了条件。我们从他的魏碑书法中可以看到,他巧妙地柔合了多种书体,如唐楷的工稳和端庄、隶书的古朴和厚重、行书的映带和流畅、南碑的俊秀与典雅,造像和摩崖的简约以及简牍帛书的恣肆和率意,都能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魏体书之中,创造出既有别于晋楷的浓重的篆隶遗意,又不同于唐楷的高度规范和技巧,逐渐形成了魏碑书法的独特个人面貌。

(二)用笔

显然,李啸魏碑的用笔以中锋为主,兼以侧锋。他的起笔和收笔最具特色,晋楷的逆锋起笔保留了篆隶的起笔之法,唐楷则回锋顿笔更增添了技术难度和装饰性,而李啸的起笔之法基本保留了魏碑固有的露锋和切锋起笔,很好地将“刀痕”用于书写之中。如获“第二届书法兰亭奖”册页魏碑(以下同),起笔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又见露锋用笔如“耳”“二”“左”等字的横画,更柔合了行书的转折如“所”“楷”“右”“为”等字的首笔,这些分别融合了南、北碑刻,唐人写经、摩崖石刻等起笔之法,既显得非常丰富,又自然和谐。

(三)点画

我认为相较于晋楷和唐楷,魏碑的点画最为丰富多彩,其原因和刻工对汉文化的模仿等有关,这主要体现在高度的“不成熟”性,而这种“不成熟性”恰恰为后人提供了再创造和有所建树的空间,为“魏碑艺术”的独立创造了条件。因为,李啸魏碑的创作是站在魏碑的立场上,所以,他的点画以魏碑为主,并将魏碑丰富的点画进行规范,吸收了晋楷的诸多篆隶的点画形式,又偶尔参入一些唐楷的一波三折,特别是兼收了行书的点画方法,如“口”“艹”等字的写法,特别是他淡化点画的两端而着力中间,与晋楷和唐楷过于强调起、收之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化了魏碑的艺术形式,建立了属于魏碑的点画语言。

(四)结体

李啸魏碑的结体很有特色,既保留了晋楷的古朴、厚重,又显示出唐楷的秀美和整饬。结体的重心不很确定,有时重心在上,而求险势,如“之”“冬”“出”“所”等;有时重心在中,如“宋”“壑”“摹”“余”等,而更多的重心在下,以求其稳健、大方。其魏碑结体虽汲取了晋唐楷书以及其它书体的因素,但总体上还是以北碑的结构为主体,在端庄、严整中透出一种魏碑特有的简练和粗犷,属于一种独特的审美体系。

(五)气息

书法的气息,是不同书体表现出的整体书法艺术审美感受。晋楷,由于保留了诸多的篆隶用笔、点画和结体,所以,给人以古朴、凝重、悠远的审美感受;唐楷,经过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其在艺术的语言上更加丰富、成熟,其审美特征表现出优美、典雅。李啸的魏碑书法,介乎这两体之间,既有唐楷的规范点画和结体,又有晋楷的古雅和简约。我们既可以看到北碑的率意、南碑的清秀、造像和摩崖的森严,同时又融入行书的笔意,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李啸的魏碑书法承接了清代以来碑学的传统,将帖派的诸多艺术元素融汇其中,特别是挖掘了魏碑自身的书法语言如造像、写经、墓志等并能将其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很好地保留了魏碑的着力中段、不究两端、用笔简练等艺术特质,为魏碑艺术语言的规范、书体的独立以及艺术精神的独特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本文作者:衡正安,江苏省文联著名文艺评论家、书法家)
TAG: 衡正安 李啸 魏碑 艺术
顶:73 踩:8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9 (48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 (440次打分)
【已经有424人表态】
87票
感动
57票
路过
54票
高兴
35票
难过
54票
搞笑
44票
愤怒
45票
无聊
4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