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收藏拍卖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文物收藏与收藏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东方早报 发布者:吴琦幸
热度826票 浏览53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8月02日 06:42
  真正的收藏家,他们的收藏不是为了赢利,而是出于对文物从骨子里的爱好,是为了研究传承保护这些文物,不使之流失。

  最近我回到国内,在山东、北京、江西等地转了一圈,对于我一向关心的艺术收藏市场做了一点考察,也参加了几次拍卖。我发现,前几年就兴起的“收藏热”,现在温度进一步升高。8月1日到8月3日,2008年中国艺术品收藏交易会就正在上海举行。市场显示,人们对于高端的精品艺术和真正的古董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一些企业家也在踏入这个行当,使这个市场日益兴旺,价格迭创新高。

  收藏中国传统的字画、瓷器等艺术品,保存中国文化的精华,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中国五千年文化传承到今天,大量的地上和地下文物能够流传到今天,一定程度上靠的就是历代对于中国文化艺术情有独钟的收藏家们积累的财富。

  今天喜欢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人人谈收藏,个个是收藏家,但是,就像前几年兴起的所谓“国学热”,一些人以为懂得了一点古典文学或历史就是所谓的国学,还自封了一些国学大师。今天我们也要问一下,在如火如荼的“收藏热”这个运动中,凡是参与拍卖、收购古董的人,或者家中库房里放着一批批和阗籽玉、紫檀老雕、名人字画的人就都是真正的收藏家吗?他们能像当年的张伯驹、溥心畬等人一样,为中国的文物古董回归中华与传承而一掷千金,或者是终身为此研究考证,终老而不悔吗?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家有着特定的含义。张伯驹在他的《春游琐谈》中谈到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曾举出完颜景贤、溥心畬、叶遐庵、颜韵伯、朱翼庵等人,称他们是真正的收藏家,他们用自己毕生积蓄,为保护、传承珍宝艺术做出了贡献。他们的收藏首先不是为了营利,而是出于对文物从骨子里的爱好,是为了研究传承保护这些文物,不使之流失。当时琉璃厂玉池山房的马巨川、论文斋的靳伯声等,他们则是唯利是视,视一切为牟利的古董商,二者区别泾渭分明。张伯驹本人也是收藏文物身体力行的典范。1956年,他将毕生所藏最珍贵的陆机《平复帖》、杜牧《张好好诗》、范仲淹《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展子虔《游春图》等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此后他不惜全力,抢收中华稀世文物,终以悉数捐献国家。这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回顾这些历史人物,相形之下现在很多人可能无法自命为收藏家了。现在流行的收藏,大都是持有营利目的。当然今天的全民收藏,也并不都是倒买倒卖的贩子,很多人还是有着崇高的收藏目标的。不过一旦以牟利为目的,将收藏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行为,那么,至少这种收藏与股票、房产投资就没有本质区别了。如果把这种投资行为作为一种高雅的收藏行为来加以宣传引导,就会助长投资艺术品的风险,吹大收藏艺术市场的泡沫。因为像股票房产一样,投资艺术品也会有着泡沫,也会有风险,甚至也会有崩盘的危险。

  为此我觉得当今收藏热之时,如果不想当文物经销商,那么我们首先不要以投资为目的去收藏拍卖,而要以收藏为主要目的。然后要培养一个人喜欢艺术文物的兴趣,根据这种兴趣来进行收藏。买对不买贵。谨记首先是收藏,经济效益是后续效应。因为喜欢,也就无所谓贵与便宜了,只要自己力量所及,也就悠然满足了。

  其次,要以研究为目的。知识永远是学习不尽的,进入收藏,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在此中研究学习的乐趣远远比赚到一些钱重要。如果一味以赚进赚出来衡量人生价值,实际上与琉璃厂的文物商人毫无两样了。真正的收藏者越多,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才会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同,中华文化的传承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TAG: 收藏
顶:34 踩:3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3 (25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8 (248次打分)
【已经有256人表态】
39票
感动
26票
路过
28票
高兴
27票
难过
24票
搞笑
28票
愤怒
37票
无聊
47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