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法名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邵秉仁:书法的人文精神不能泯灭

热度1203票 浏览85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6月11日 14:29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协副主席 邵秉仁

6月6日下午,前来湖北参加2010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活动的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邵秉仁做客新华社湖北分社,接受了新华网湖北频道的独家专访。

在访谈中,邵秉仁就中国书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和评价当前中国书坛的流行书风,如何改善、创造书法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介绍了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和对书法创作的感悟,对当前湖北省的书法创作也提出了更上一层楼的期望。以下为访谈内容实录:

中国书画艺术并没有回归到它应有的价值

新华网 邵主席,您好。感谢您接受新华网的专访。6月3日晚上,在北京保利的一次拍卖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卷拍出3.9亿的天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有人匡算,他的这幅作品一字值一百万,业内认为这是中国书画“扬眉吐气”的一刻。作为中国书协的副主席,您是怎样看待这样一个拍卖结果的?

邵秉仁 我倒认为不能用“天价”来形容这个拍卖结果。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是灿烂、辉煌的。应该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书画艺术的价值并没有回归到它应有的价值。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好的现象,西画高于中国画,特别是是绘画又高于书法,这个是不合理的。实际上,黄庭坚的《砥柱铭》卷拍卖出3.9亿的价格,只是一次回归,回归到艺术本身的价值。有些艺术品,特别是象黄庭坚这样的大幅作品,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这样的艺术品是很难得的。所以应该说这个价格是价值的回归,这是一个方面。

再一个,盛世兴收藏,这件事情也反映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繁荣,资金比较充裕,因此它才会拍卖出这样一个高的价格。我相信通过这次《砥柱铭》的拍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书画市场,特别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还会越来越大。

新华网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也不必惊叹这个价格了

邵秉仁 没必要,实际上西方的艺术品很早就有这样的价格了。

传统文化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灵魂的作用是不会泯灭的

新华网 书法是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自汉、魏以来,书法艺术已逐步在群众中普及,今天依然拥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您怎么看待书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邵秉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字和语言又是构成一个国家文化的基础。中国文化通过中国的语言、通过汉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因此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传统文化的这种作用,即它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灵魂的作用是不会泯灭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越来越显示它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当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字,它将起到独特的作用。

现在大家都在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什么是先进文化?我的理解是首先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这是“根”,这个不能丢掉。另外还要借鉴世界各国、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这样共同来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它的应有之义。所以从这方面看,传统文化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当代中国书法呈现出一种繁荣、多样性的特征

新华网 有人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中国书法艺术总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坛目前呈现的是一种什么风貌,您对当前中国书坛的流行书风是怎么看待和评价的?

邵秉仁 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讲,中国书法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我认为,进入到当代以后,这个时代特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文化多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中国书法,也呈现一种繁荣、多样性的特征。

新华网 很包容。

邵秉仁 嗯,很包容,既包括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同时也有受西方一些现代艺术的影响进行的书法创作。总之,这个时代是个多元的时代,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我们只能促成它不断地繁荣发展,最后由历史去检验孰优孰劣。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它必然能够传承下去,否则就会淘汰。

新华网 就是说,当前书坛的特点,包括书法创作的形态要由后人去评说,由他们去评定。

邵秉仁 对,不要着急去否定某一种东西。但是有一点,你们刚才提到了流行书风。书法风格实际上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的,因此流行书风的概念并不确切。这些年一些书法作品任意丑化汉字,脱离汉字的基础,特别是受西方美术一些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在空间布局方面强调形式至上,从而扼杀了中国书法的一些本质。这不应该提倡,但允许存在。所以我们既要包容它,同时又要指出,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中国书法的本质。

中国书法有质的规定性,第一,它的工具,毛笔、宣纸,这是有规定性的。第二,它必须以汉字为基础,脱离汉字就不是中国书法。比如日本,他们使用日文,当然日文里面有汉字的元素,但它是日本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纯正的日本书法也是完全汉化的中国书法。

    脱离汉字的东西,写出来让人不认识,我不主张这样一种风格。但是我们从包容的角度,允许它的存在,由历史去检验,由实践去检验,由大众去检验。

大师应该由历史去检验 不能人为地推出、评选出大师

新华网 中国历史上有过好几次书法艺术普及和繁荣的时代,每一个新时代的诞生都伴随着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创新。您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或者在未来的中国书坛,是否还会出现像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那样的巨匠?

邵秉仁 所谓巨匠或者是大师,他是一种旗帜,是引导一个时代艺术方向的旗帜。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空前繁荣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不断的深入,出现了这样一种繁荣局面,但是繁荣是不是就一定能出现巨匠呢?我们呼唤巨匠,但能不能出现,那需要历史去检验。

书法方面能不能出现像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这些大师级的人物,我认为现在看还看不出来。因为大师也好,大家也好,他是旗帜性的人物,他引领这个时期主流的书法艺术,他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从这些方面来说,我们只能是期待,只能创造一种适合大师成长的环境。不能人为地推出、评选出大师,应该由历史去检验。

对文化安全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忧患意识

新华网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随着电脑的普及,今天书法似乎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局面,就是用电脑写字的人越来越多,用毛笔或钢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您怎么看待这种趋势?

邵秉仁 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事书法的人数在逐渐减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不必要过于担心。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法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历史上的书法是写字,主要是实用功能。现在书法已经变化成纯艺术功能。

从纯艺术角度,我相信书法这种艺术不会由于电子化的普及而丧失,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书法艺术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个角度,不用担心。

我们现在担心的是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缺失。我曾经不断地在不同的场合,甚至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呼唤注意文化安全。我觉得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它的语言文字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灵魂的东西。这个东西如果丢掉,这个民族就会丧失存在的基础。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同时又要有忧患意识。

希望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书法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新华网 经过多年努力,去年底,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改善、创造书法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方面,您觉得我们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邵秉仁 5月21日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实际就是写中国书法被联合国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中国书法不仅属于中国人,也属于全人类。特别中国书法并不是由于它是一种濒临消亡的艺术品种,而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这样一个艺术门类。这更显示出中国书法独特的魅力和它特殊的地位。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该值得庆幸。但如何做好保护和传承,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做起。一方面从传承对象着手,再就是从传承人抓起。

作为传承对象,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有一些核心的东西。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书法的人文精神我们应该传承。古代并不是把书法作为出名牟利、养家糊口的一种基本手段,而是表现士大夫阶层抒情、抒志的一种手段。我觉得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是不可或缺的,应该很好地继承。再一个从书法本体来讲,古人从法度上,从技法上,从它的用笔、结字、墨法等等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几乎是至善至美的高度。在这个方面我们远远没有达到历史上的高峰,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传承。所以说,从这些本体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做工作,尤其是书法的人文精神不能泯灭。这是一个对象问题。

再一个就是传承人的问题,就是从事书法工作的书法家和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文人讲德艺双馨,我们历史上讲做书先做人。书家的人文的道德品质,应该注意培养。我们搞书法是面向大众的,服务大众的,应该回报社会,应该奉献人民。在这个方面不要有功利的色彩,不要把它当做出名牟利的一种手段。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道德普遍缺失的条件下,书法家作为文化人的代表,应该起到一种率先垂范的作用。这是一个方面。

再一个就是书法的教育。书法的教育这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从小开始,让下一代能够提高对汉字的识别、读、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对书法的兴趣,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这几年我一直呼吁书法应该进入小学课堂,结合艺术教育,提高小孩对汉字的读、识、写能力。我专门写信给中央领导同志呼吁这件事,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已经批转给教育部了。因为涉及到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材计划等各个方面的改革,目前还没有结果。但我相信,我们希望使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汉字、特别是书法方面的教育和熏陶,这个愿望是可以实现的,至于说什么时间可以推出来,我们拭目以待,期待尽快推出。

新华网 我们也期望您这个愿望能够尽快实现,让中国书法早日走进小学课堂。

邵秉仁 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想法,一大批有识之士都有这个共识。

工作和书法爱好并不矛盾

新华网 去年您成功地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褒扬。您长期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但一直致力于书法创作,能不能请您给新华网友介绍一下你成功的经验和书法创作核心的理念?

邵秉仁 很多人问过我,说你过去长期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你有多少时间能用来搞书法。我说,这并不矛盾。历史上这些书法家,特别是一些大家,几乎都是做官的。他们把书法当作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段,或者是途径,并不是想成名,想做职业的书法家,他并没有这种愿望。

历史上是这样,今天同样如此。由于社会的分工的细化,有一批人是专门从事书法创作的,这是好的现象。但是大量的书法爱好者,他不可能常年不做别的工作,专门去写字,不可能做到这样。

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呢?一个是你需要热爱。只要热爱就会挤出时间,有动力就能做到这样。再一个是要有悟性。悟性是对艺术的感悟,实际上是艺术天分。这方面需要一切有这个素质的人不断去挖掘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是勤奋。你不可能在工作时间去搞书法,只能是工作之余。工作之余你是忙于吃、喝、应酬,还是多看点书,多写点字,去搞书法,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支配了。我相信在这个方面有志趣的人,有抱负的人,愿意在这个方面多花时间的,时间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搞行政工作的人,他的视野,他的胸襟,比搞专业创作的更要开阔得多,广泛得多。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他对书法本质的理解,对书法艺术的把握,要高于其他搞专业同志。但作为领导,最好不要以领导的身份到处去题词。关键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艺术爱好者、或者艺术家的标准去不断地提高自己基本的素质,在书法本体上多下功夫。这样我们自然而然能够跟书法界有一个很好的切入机会了,既能够提高自己,同时还能团结、结识文人和书法家,何乐而不为呢!

新华网 那就是说,工作和书法爱好并不矛盾的。

邵秉仁 对。

湖北应该成长出更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书法家

新华网 湖北有着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从楚简到米芾到当代,湖北诞生了不少卓有建树的书法家,去年底湖北省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荆楚墨象——湖北书法篆刻展》。您对当前湖北省的书法创作有何评价,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邵秉仁 荆楚大地,是文人盛出的地方。从历史上看,湖北的书法大家是层出不穷的。进入当代,由于湖北省委和各个方面有关领导的重视,湖北书法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觉得湖北书法目前在全国的创作水平和地位与湖北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不相称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衡量一个地方的书法水平,第一看群众创作的基础。这个与经济没有关系。比如说甘肃,甘肃是我们国家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它那里的群众基础就非常好。所以说书法水平跟经济是否发达没有关系,关键是你的文化、传承这个方面做得怎么样,书法的群众基础怎么样。

第二就要看专业创作水平怎么样。从全国来看,湖北省还应该做大量的工作,去提高自己,多与外省进行交流,多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专业创作的水平。作为文化底蕴沉淀这么厚重的省份,湖北理所当然应该成长出更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书法家。在这个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新华网 邵主席对湖北的整个书法创作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我们再一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同时也祝愿您创作出更多更有影响力的作品,也希望您为中国书法的继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邵秉仁 谢谢!

相关阅读:

中国书协副主席邵秉仁:弘扬传统,确保文化安全

邵秉仁作《书法、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安全》报告

文人书法的守望者——记邵秉仁先生的书法

邵秉仁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邵秉仁书作展暨《邵秉仁谈书法与传统文化》首发式在中国美术馆盛大举行

邵秉仁:书法的人文精神不能泯灭

“2012•东莞”邵秉仁书作展在广东东莞开幕

TAG: 精神 人文 邵秉仁
顶:57 踩:6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5 (37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5 (352次打分)
【已经有360人表态】
53票
感动
43票
路过
43票
高兴
38票
难过
39票
搞笑
51票
愤怒
45票
无聊
4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