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书法名家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白砥十五年写就“中国书法史”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今日早报 发布者:林梢青
热度1325票 浏览115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4月19日 11:11

        白砥的老师章祖安昨天说,当年沙孟海先生教授他们,临摹古人是“存款”,而创作则是“支出”,也就是说临摹是为以后的创作作充分的准备。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白砥在几十年书法生涯中,深刻地体会到“临摹”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

        《意与古会――白砥临古书法展》昨开幕

        从学法语的高材生到中国首位书法博士

        书法家的功力绝不是几秒钟挥毫泼墨那么简单

        白砥十五年写就“中国书法史”

        每每见到书法家们在宣纸上肆意挥洒,分秒之间一件大气磅礴、入木三分的作品便落成。举止间,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事实上,这笔尖落纸的瞬间,吐纳的是几十年的功力,只可惜,这沉淀积蓄的过程,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

        昨天,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白砥包下了中国美院美术馆三层展厅,举办《意与古会――白砥临古书法展》,二百余件临古作品正是他近十五年掌灯月下所临摹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千年,从商代甲骨文到清末之吴昌硕,几乎涵盖了中国书法史上所有的字体和流派。

        15年心血 临摹古人好似积累财富

  在艺术展览里,这样纯粹临摹古人的个展实属鲜见。白砥的老师章祖安昨天说,当年沙孟海先生教授他们,临摹古人是“存款”,而创作则是“支出”,也就是说临摹是为以后的创作作充分的准备。

  昨天展出的这些作品,正是白砥临帖的心血呈现。从1996年读博开始,15年间他共积累了几百件作品,从中删选了部分,又根据这一次的展览条件创作了一批特大尺幅的。

  从现场可见,最大的作品高近四米,长十余米,单字字径有三米多,而小的不过几平尺大小,字细如蝇。其实这些作品,绝不完全是古板的临摹,有些作品与古贴极其相似,有些则取了原作的神韵,又透露出鲜明的白砥风格。比如说,展厅二楼的巨幅作品《临颜真卿自书告身贴》,调整了原帖的字体大小,使其错落呈现,又放大了文中的“真卿”二字,使作品中出现了三种大小不一的字体。这样临帖再创造的过程,很有意思。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白砥在几十年书法生涯中,深刻地体会到“临摹”对于书法的重要意义。他说,临摹古人所遗留下来的经典碑帖,并加以不断的思考,正是书法的华山绝径。

  另外,白砥也想用这个展览告诉大家,书法是有门槛的。从人人皆熟书法的古代,到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今天,书法已日趋职业化。这个展览就是要向大家呈现,一个职业书法家背后的付出与功力。

  从法语“转行”书法 师古人“废纸三千”

  对一个书法圈外的普通观众而言,更让人感兴趣的是白砥“不可思议”的“跨界”经历。如今,白砥已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他履历表里最闪耀的是中国书法专业首位博士生,但他本科念的,居然是北京国际政治学院的法语专业。从法语到书法,这样由西至中,从现代到古典的转变,白砥是如何完成的?

  白砥15岁时考入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法语本科,因为表现优秀,毕业留校做了老师。不过,命运注定他只与书法有缘。1987年,中国美术学院招收第二届书法专业硕士生,从小就对书法有兴趣的他陪同学去考试,“无心插柳柳成荫”,戏剧性的情节在他的人生中发生――同学落榜,他上了。

  在当今社会看来,放弃法语这样热门的专业,选择走上前途茫茫的书法,是一个冒险的选择。但当时白砥所懂得的,仅仅是一份对书法单纯的喜爱。

  研究生时代,白砥受到了沙孟海、刘江、章祖安等名师的悉心教授。多年后,他又放弃出版社的稳定工作,成为美院招收的第一届书法专业博士。隋代的智永禅师学书十年不下楼,投身于书法的白砥也是极少出门,而他“每天在室内练15个小时小楷”的勤奋,也一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颇有古人“废纸三千”的投入。“那时候没有娱乐,更没有什么业余生活,生活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写字。”从15岁读本科,到3年博士毕业,他已经快40岁了。所谓先立业,后成家,白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宝贝女儿。

TAG: 书法史 白砥
顶:56 踩:8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41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369次打分)
【已经有403人表态】
52票
感动
52票
路过
37票
高兴
59票
难过
50票
搞笑
45票
愤怒
49票
无聊
5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