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名人轶事:王羲之传说(九则)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综合整理
热度1714票 浏览64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8月04日 09:46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人。祖居瑯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年南迁后,定居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遂为绍兴人。王羲之故居位于绍兴城内蕺山脚下的戒珠寺。在绍曾任会稽内史,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世称王右军。在他任职期间,薄功名利禄,为人耿直,关心百姓疾苦,是一个务实为民的清官。同时时常以作书养鹅为乐。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羲之生七子,均有书名。幼子献之得羲之真传,书法不下乃翁,世称“小王”。


  王羲之访神仙

  王羲之在家练了三年毛笔字儿,他见自己的书法还是不到家,心里可就嘀咕了:“人人都说俺聪明,俺又下了三年功夫,如今书法不到家,一怪师父不高明,二怪手中的毛笔不神奇。俺何不去名山寻个神仙拜为师父,倘若他能赐给俺一支神笔,俺就会成为天下闻名的大书法家了。……”主意一定,王羲之打点好行李,拜别了爹娘,便动身寻仙拜师去了。

  王羲之出了临沂城来到沂河边,见一位渔翁手持鱼叉正在打鱼,便走上前去说明了来意,并问他可知神仙住在哪里。渔翁听了笑笑说:“郎君莫急,待俺叉上那条大鲤鱼来再告诉你。”王羲之举目一看,只见河水滚滚南去,哪有鱼虾的影子呢?他正在心疑,渔翁“嗖”地飞出手中的鱼叉,立时就叉出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鲤鱼来。王羲之惊得直眨眼,急忙施礼说道:“老伯有这等本事,准是仙家的门徒,这鱼叉也定是件神器!还求您快快告诉俺神仙住在哪座名山,让俺也去拜他为师。”渔翁听了笑着唱道──

  从来没拜神和仙,
  手中鱼叉也一般。
  自幼打鱼沂河边
  本事全靠苦中练。

  王羲之听了直摇头。渔翁见他不信,便领他来到一座深水潭边,接着说道:“当年俺为了习得打鱼的本事,每天到这里苦练投叉的准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末了鱼叉竟在这里掘出个大水渊子,如今人们都管它叫‘练叉潭’了……”王羲之听后寻思了半天,谢过渔翁又往前走去了。

  王羲之来到沂蒙山里,见一位老猎人身挎硬弓,腰悬利箭正在打猎,便向他说明了来意。老猎人听了笑笑说:“郎君莫急,你看天上飞来三只大雁,待射下雁来俺再告诉你。”王羲之举目一看,只见漫天空里有三个飞动的小黑点儿,能看清它们已不容易,要想射下来么,除非是后羿!他正在心疑,老猎人“嗖嗖嗖”连发三箭。过了一阵,天上真的掉下三只雁来。王羲之跑上前一看:天哪,支支利箭都穿在大雁头上,这人准是仙家的门徒了!……老猎人见他那副惊奇的样儿,笑着唱道──

  从来没拜神和仙,
  手中弓箭也一般。
  自幼打猎在深山,
  本事全靠苦中练。

  王羲之听了直摇头,老猎人指着对面那座高山说道:“郎君你看,山腰上不是有个透亮的洞吗?那是俺当年为了习得打猎的本事,每天对着这座高山练箭。天长日久,日久天长,末了这座大山就让俺给射穿了,如今人们就管它叫‘箭穿山’。”王羲之听了寻思了半天,又往前走了。

  王羲之来到一座岗上,见一位老汉正在放羊,又向他说明了来意。老汉刚要答话,忽然前面一块碾盘大的石头上爬来一条大长虫,王羲之正要往老汉身后躲藏,却见老羊倌挥起鞭儿“啪”地一炸,大长虫和那块大石头竟被他全抽成两半截了,王羲之惊得连声喊道:“老伯神鞭这么出奇,您定是仙家门徒!请您快领俺见老神仙去!”老羊倌听了哈哈大笑,接着唱道──

  从来没拜神和仙,
  手中羊鞭也一般。
  自幼放羊在蒙山,
  本事全靠苦中练。

  王羲之听了不吱声,老汉指着那座岗顶说:“郎君有所不知,这山头原本是尖的,当年俺每天在这里苦练甩羊鞭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末了山头就让俺抽成岗顶了,如今人们都管它叫‘鞭抽岗’”。王羲之听了好似大梦初醒,再也不想寻啥神仙求啥神笔了。他向老汉拜了三拜,转身就赶回了临沂城。

  王羲之回到家中,发奋从头练起书法。从此以后,每天一早就到家门前的水塘边临池练字,日落西山才涮笔洗砚返回家里。天长日久,日久天长,等他成了天下闻名的大书法家时,那座水塘已被他涮笔洗砚染得水黑如墨了,于是人们给那座池塘起了个名字──“洗砚池”。


  入木三分

  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架势,手指也不停地划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还用手临空划字,竟划到他的妻子身上。他妻子说:“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划?自家体,没啦!”

  王羲之听到“体”字,忽然想到:是呀,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才是啊!于是从此以后,他翻遍了所有的碑帖手迹,揉和百家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勤练,终于自成一体,成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

  正因为王羲之不停地勤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劲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茶几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他在木板上写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这虽然是一种夸张了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功夫深呵!


  千里送鹅毛

  有一天晚上,王羲之在月光下独个儿在山阴道上散步。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嘎、嘎、嘎”的鹅叫声,他听了一惊,心想:这一带人家少,哪来的鹅呢?

  于是王羲之顺着鹅叫声慢慢向前走去。走了一阵,他忽然发现前面疏疏朗朗的山竹林中有座寺院,门前放着只鹅笼,一只白玉似的长颈大鹅正在笼里叫唤。王羲之走上前去,越看越喜欢。

  看了好一会儿,王羲之才见寺院里有灯光,就慢慢走了进去。只见在一盏小小的油灯下,有个老道士正在埋头磨墨。王羲之一直走到他跟前,老道士才发觉,惊讶地问道:“王右军么!怎肯光临的呀?坐,坐,请坐!”

  王羲之在一旁坐下来一问,知道老道士正想抄《黄庭经》(道教的一部经书)哩。老道士叹了口气说:“年老啦,眼睛不济事,写不好哩!”

  王羲之听了很同情,就说:“我可以代劳一下么?”老道士高兴极啦,连连说:“好好好,太好啦!”

  王羲之提起笔,只觉得眼前一片银光晶亮;又发觉黄绸细腻、润滑,很是中意。因此个个字都写出了精神,笔势放纵舒缓,秀丽极啦!王羲之一口气写好了《黄庭经》,天都快亮了。老道士连声作谢。 王羲之告别出来,老道士送出门外,打开鹅笼,抱起鹅,交给王羲之说:“山阴道士今飞去,人间留得《黄庭经》。把这鹅儿酬谢给你吧!”

  王羲之笑笑,抱起白鹅朝家走。走走想想,想想走走,老道士这两句话多怪呵。他再回头一看,哎呀呀,什么竹子、寺院、鹅笼、道士,都没啦!他心里一惊,手一松,那只鹅便飞入天空。原来是只天鹅呵!王羲之隐隐约约望见老道士骑在天鹅背上,向他招手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王羲之再仔细一看,自己手上捏着一根鹅毛!原来老道士是仙人变化的,要王羲之抄写《黄庭经》的哩!

  打从那时起,王羲之写的《黄庭经》便出了名,一下子就传播开啦。可惜后人所见到的抄印本,都已不是王羲之的真迹。王羲之写的《黄庭经》,给仙人带到天上去啦。


        “大”字与“太”字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小献之问母亲:“我再写三年就能赶上父亲了吧?”

  妈妈摇摇头。“五年可以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父亲?”

        “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不服,将全部习字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有什么不一样?”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而后锲而不舍,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洗砚池”与“鹅掌操”

  王羲之爱鹅是出了名的,正是由于这一爱好,使他创造了一套适合书法家锻炼身体的“鹅掌操”,即一种独特的体操练习套路。通过习练“鹅掌操”,不但使他的书法艺术更趋精湛,也使他的晚年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幸福。

  王羲之从小就喜欢看鹅,时常逗鹅玩耍。成年以后,更嗜好养鹅。他觉得大白鹅浑身羽毛洁白,一尘不染,鹅掌鲜红,在绿水中轻快划动,好象一支小船,十分可爱。所以,他就在院子里专门修建了两个水池子,一个用来刷洗笔砚,一个用来养鹅。

  王羲之几乎每天都在池边上摆上书案,研墨练字或看书。当他写得劳累了,手指酸疼了,就放下笔,走到鹅池边去看鹅,观察鹅的各种动作,有时一边看,还一边用手比划着。乍看起来,白鹅划水的动作似乎很简单,仔细观察,却又并不那么简单,包括了收腿、屈肢、缩趾和伸腿、张趾、划动等许多动作。王羲之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他发觉这些动作很美,不仅能扩胸,还能屈腕、伸掌、亮指,对于锻炼臂力、腕力和指力大有益处。经过一两年的实践和研究,他编制了一套以鹅掌划水动作为主,并融汇大鹅行走、亮翅、觅食等动作在内的操练动作。这套操,有的动作好象鹅在陆地上行走,左右摇摆,姗姗来迟,十分逗人喜爱;有的动作又如鹅在水中游动,扇动着翅膀互相追逐,显得活泼矫健;有的动作好象鹅在水中急速划行,引颈朝天欢鸣,显得十分敏捷。

  王羲之运用这套“鹅掌操”活动身躯四肢,而且在锻炼臂力和腕力方面,和习练书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既增强了体力,又促进了习练书法的功力。

  当时的人,很重视吃牛心炙,说吃了牛心炙可以补心。此品是烧烤而成的。在座的客人都还未动箸,周便亲自先割了一块给王羲之吃。于是,同时被邀请的客人都对王羲之敬羡不已。一个13岁的娃娃,一下子成了知名人士。此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晋书王羲之传》皆有载。


  以书换鹅

  有史载“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说的是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了又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王羲之爱鹅及吃鹅(另有吃鹅之故事)之事,传至宋代时,沉括《梦溪笑谈》还记江南一带有称鹅为“右军”的。原因是王羲之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人称他为王右军。现在我们所用的成语“以书换鹅”,其故事亦本此。


  口水救命

  东晋时,政坛上有句流传甚广的话——“王与马,共天下!”王,即当时的宰相王导一族;马,即当时的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一族。

  王羲之小的时候就特别聪明。他十岁的时候,大将军王敦非常喜欢他,常把他带在身边。王敦忙公务的时候,王羲之就睡在王敦的帐中。

  王敦手里掌握兵权,常想篡位谋反。一次,王羲之睡在王敦帐中,醒来了,但还没起。这时,一个叫钱凤的人来到,王敦立即打发开身边的人,与钱凤商议起机密事来,王羲之听得清清楚楚,二人所商议的,正是谋反之事。王羲之立即意识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一会儿,王敦要是发觉自己听到了他们的谈话,那么他一定会杀人灭口!怎么办呢?王羲之急中生智,便装做熟睡的模样,嘴里流着涎水,把枕头都弄湿一大片。

  据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记载,王羲之决定伪装成睡得很熟的样子,来表示自己压根儿就不可能听见王敦与钱凤之间有关政变计划的谈话。

  果然,王敦与钱凤说话,说着说着,突然想起身后帐中还睡着王羲之,不由大惊道:“坏了!……看来不得不除掉他了!”急忙返身掀开帐子,一看,王羲之是那副模样,这才放下心来,没有动手。王羲之于是逃得一条性命。

  王敦与钱凤正是因为看到了王羲之口水横流的样子,才打消了杀王羲之来灭口的念头。

  王羲之的口水,不但救了王羲之,更是拯救了书法艺术。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书法家王羲之与“鸭儿饺子”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更已成为“天下通食”。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成为我国南北广大地区春节必备食品。明代的刘若愚编纂的拥宫史·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情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那偏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卜一岁之吉。”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里描述道:“每届初—……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留面而食之,谓煮修悻,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很及宝石等藏于悻悻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年大吉。”由此可见,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为了一年交好运,这一食俗一直沿袭下来,据有关史料考证,饺子作为辞旧迎新的食品始于明代,盛于清代。

        这种食品,内包有馅,其形有半圆,状似元宝,有如相公帽,还有花牙饺子等形状,总之,经过一千多年来,人们的聪明才智,人们的双双巧手,把它制作得花样繁多,外形越来越精巧漂亮,味道也越来越可口,饺子按致熟工序分为蒸(饺)、煮(饺)、煎(饺)三类,而以陷心分则品种众多。如三鲜饺,猪、牛、羊、肉饺,素菜饺等等,也有一些地区用莅麦、养面等面粉作皮,称为莅面饺、养面饺。说实在话,包饺子还真是一门手艺呢。  

        相传东晋文人王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还和吃饺子有点关系呢。 王羲之(321-379,、一作 303-361),字逸少。琅耶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出身贵族,幼时说话迟钝,年长始显其才。索性坦率,不拘礼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善写文章,所作《兰亭集序》,记述了他和谢安等42名士宴集山阴兰亭盛况,抒发志趣,文笔雅致,为后世传颂之名篇。精于书法,兼取众长,自辟新任,成为独立的新体。他的书法“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质卧凤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的称誉,被尊为“圣”。其子王献之,亦工书法,成就不减其父,人称“小圣”,父子并称“二王”。

        王羲之研习书法,也曾自满自足过,少年时代,他的书法已笔锋初露,震惊方圆百里。一时间赞市充耳,王素之也禁不住飘飘然起来。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幅对联,分外惹眼。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这幅对联的内容很有点儿气魄,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把嘴一撇,心里暗想:这两笔字也就只配在 这等小铺门前献丑!但他又一琢磨那幅对联的口气,心想,这里是什么人的买卖,竟如此狂妄!我倒要去看个究竟,领教领教。

        走进一看,只见店铺内矮墙旁设有一口开水大锅,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而过, 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祸中,饺子铺的伙计,忙前忙后地招 呼着顾客。 王羲之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球精巧,好象浮水馆戏的鸭子,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一咬,顿时,香气扑鼻,鲜美溢口。不知不觉间,一盘饺子,全部下肚。

        饱餐后,王羲之心想,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幅对子的字写得太拙劣了,我何不乘机露一手,为他们另写一幅,也不辜负这顿美味。想到此,他便门店伙计:“请问你们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指了下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只见一位白发老太太端坐在面板前,一个人又包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瞬即成,动作异常娴熟。更令人称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老人便随手向矮墙那边抛去落入锅中。王羲之对此三获之惊叹不已,忙上前问道:“老人家,像您这么 深的功夫,需得多长时间?”老太太答道:“熟练需五十载,要深练需一生。”

        一听这话,王羲之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般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于,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老人生起气来。她气鼓鼓地 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只是不好请呐。就说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吧,都让人给捧上天了,说句实在话,他写字的那功夫,真远不如我这包饺子的功夫深呢!常言说的好,山外青山楼外楼,人人都应争上游,一次上游就骄傲,下回定诲人后头!老人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恭恭敬敬地给老人写了一幅对联。

        从此,这家鸭儿饺子铺就挂上了王羲之书写的对联,买卖也越来越兴隆了。王羲之本人呢,倒更虚心更刻苦地习书练字了,后来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 。

  电视剧《书圣王羲之》专题:

  【百家讲坛】书圣王羲之的行为艺术

  沈鹏出任《书圣王羲之》电视剧艺术总指导

  40集电视连续剧《书圣王羲之》举行发布会

  电视剧《书圣王羲之》将在山东临沂拍摄

  《书圣王羲之》四川蓬溪开拍?绍兴急了!

  热点导读:

  王羲之《兰亭序》之谜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千古谜团

  王羲之怎么死的?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兰亭)高清晰图

  翰墨春秋(17)行书篇:王羲之与《兰亭序》

  延伸阅读:

  王羲之到底是哪年生的?绍兴两景点怎么介绍不一样

  嵊州把王羲之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趣事:王羲之妙书春联

  王羲之摹本字字超百万,估价达到2400万港元

  《王羲之传》出版发行,勾画书法与人生

  台湾美学家蒋勋介绍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上电视剧,周杰伦要唱《兰亭序》

  名人轶事:书法家王羲之与“鸭儿饺子”

  王羲之风头何以盖过其儿子王献之?

  王羲之传说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人轶事:王羲之传说(九则)

TAG: 传说 名人 王羲之 轶事
顶:83 踩:8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25 (47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1 (480次打分)
【已经有592人表态】
116票
感动
68票
路过
64票
高兴
72票
难过
64票
搞笑
64票
愤怒
71票
无聊
7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