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汉字“废简复繁”不可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浙江日报
热度823票 浏览47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3月16日 09:35

  汉字“废简复繁”?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在本次全国两会上提议花10年时间逐步恢复使用繁体字,引发热烈争论。目前,坚守简体字的“正方”和倡议恢复繁体字的“反方”,两大阵营都各有拥趸。这场争论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汉字究竟有没有必要在繁简之中再作选择?史学家们的态度明确反对:“如果要全面恢复使用繁体字,那肯定是历史的倒退。”

  教育部表示,简体字“有法可依”

  其实,汉字“繁简之争”并非新话题。支持“恢复繁体字”的人大多认为,20世纪50年代简化汉字时太粗糙,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简体字在传承文化方面有先天不足,妨碍了现代人阅读古籍经典,也不利于祖国内地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的书面语言交流。

  3月12日,针对这一建议,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表示,简体字的通行使用“有法可依”,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未做修改前,简体字作为规范字的使用要求不会改变。

  读不懂古籍?别错怪简体字

  不过,要说服“挺繁”派,仅举出法律规定,或许并不足以让人心服口服。

  “先不要急着谈论汉字是从简还是复繁;如果认为汉字需要改革,那就先要问问改革的初衷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大力认为,把现代人看不懂古籍归因于简体字,继而认为简体字不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显然是怪错了对象。因为,繁体字绝不是今人阅读汉文古代典籍的唯一障碍。古代书面汉语直书左行的书写形式,以及书面古汉语的语法,都与现代书面汉语很不一样。比起结构复杂的繁体字,语法以及书面形式才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隔膜的主要原因——“为了让现代人能不花太多功夫就看懂中国古代经典,我们是不是应该干脆让书面汉语回到完全脱离现代口语的古汉语?”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恢复使用繁体字,非但不会让已经远离古籍的现代人重新爱上古籍,相反,由于繁体字更为复杂的笔划结构,今后写错字和别字的人将大大增加。更有可能的是,一批好不容易通过基础教育而认识了简体字的普通人,会身陷人为的阅读障碍。“照我看,掀起这类讨论本身都是多余的。”姚大力说。

  现行简体字,最早一批源自六朝

  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认为:要求全面恢复繁体字,那将是历史的倒退。现行简体字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俗体字,最早一批可以追溯到六朝。到了明朝,包括戏曲小说在内的很多流行书籍的刻板里,经常用到一些俗体字,其中很多字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法律确定了简化字的地位。“简化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进步,我想我们还是按照法律办事。”他指出繁体字在现实当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比如说在书法、艺术上可以写繁体字。在专业研究上,研究人员确实需要懂得繁体字。但是从象牙塔走到市场的时候,简体字要方便得多、好得多。”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认为因为有了简体字,使得中国文盲的人数迅速下降,而繁体字加大了认字的难度。

TAG: 繁体
顶:28 踩:4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 (25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1 (214次打分)
【已经有284人表态】
56票
感动
33票
路过
48票
高兴
24票
难过
37票
搞笑
24票
愤怒
31票
无聊
3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