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美术世界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马鸿增“代笔”钱松喦治学文章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朱同
热度1032票 浏览40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0月15日 12:19

        著名美术理论家马鸿增曾经应钱松岩老之请,为他“代笔”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1981年的《艺精于勤》,另一篇是1982年的《锦绣湖山,济济画才》。说是“代笔”,其实是合作整理的性质,而且合作得甚为愉快。

        那是1981年7月,浙江日报派人来南京,约请钱老写一篇谈治学经验的文章,要求5000字左右,一个月之内交稿,收入即将出版的《学人谈治学》一书。那本书将收录当时全国著名专家、学者48人的文章,包括华罗庚、陈景润、周谷城、秦牧等,谈个人学问之道,启青年成才之路。钱老欣然同意,并立即想到请马鸿增代笔。他自然无推脱之理,于是也欣然从命。由于是“第一人称”写法,他就按照钱老说话行文的习惯与平易谦和的本色,撰写了题名为《艺精于勤》的文章,内分“向传统学习”、“向生活学习”、“广博的修养”、“不怕挫折”四个部分。钱老阅后说“很好”,未做修改,但坚持要在文后加上“马鸿增整理”几个字。

        《学人谈治学》出版发行时,钱老正在北京长女紫筠处。钱老特地寄来亲笔信给马鸿增,内云:“您在酷暑中为我写文章,很过意不去,我请编辑把稿费直接汇您,这是您的劳动力。”马鸿增回信推辞,钱老又要紫筠写信说:“你如再将稿费寄来,家父就不愉快了,还得再寄给你,请你从命吧!你为家父做了不少事情,他是高兴的。”那笔稿费虽然只有几十元,但钱老一丝不苟的精神却令马鸿增十分感动。

        1982年10月,无锡市书画院来南京举办书画展。钱老曾在无锡生活了四十年,对于“第二故乡”的书画自然很有感情,扶着拐杖兴致勃勃地来到江苏省美术馆参观展览。吴荣康院长趁热打铁,提出请钱老写评论文章。这差使当即落到马鸿增头上,钱老约马鸿增次日去顽石楼。那天他显得胸有成竹,口述大意,从无锡的历史说到当下,从经济繁荣说到文化发达。他称赞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尤其赞美那些描绘无锡风光的作品,认为有诗意,有情趣,而且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他也关注美术界的团结问题,发现展品中少了几位无锡画友之作,感到遗憾,嘱马鸿增将此意写入文章中。

        马鸿增将千字文写好后,请他过目。这回他字斟句酌,在叙述自然风光之美一句后面,加上“太湖佳境,无锡独占佳绝处”;在叙述无锡画风兴盛之后,加上“书法之风亦盛,也是古来科举制度的要求”;在结尾希望部分,加上“沧海遗珠,殊以为憾”。这些改动,使马鸿增深深感受到老人思维的周密和良苦的用心。此文送江苏画刊发表,后来马鸿增收入了《钱松喦研究》一书的“有关资料汇编”部分之中。

        相关阅读:

        马鸿增: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研究傅抱石艺术

        大气磅礴,文韵幽绵——读郑永标大写意花鸟画

        马鸿增“代笔”钱松喦治学文章

TAG: 代笔 马鸿增 钱松喦 治学
顶:35 踩:4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85 (30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7 (291次打分)
【已经有355人表态】
58票
感动
34票
路过
40票
高兴
49票
难过
44票
搞笑
47票
愤怒
43票
无聊
4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