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国展作品集(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一套四册今起预售

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老兵乡愁》之七:月亮与诗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方祖岐
热度1001票 浏览60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6年4月26日 11:23

月亮与诗情

方祖岐(原南京军区政委、上将)



在茫茫天体中,最亲近地球的是月亮,据说地球是它的母体。亿万年来,它围绕着地球旋转,就像儿女眷恋母亲一样,不离不弃。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月亮也怀有特殊的亲情。从史前社会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下来的祭月、拜月、赏月、追月、玩月、跳月、吟月等习俗和故事,让人们对月亮增添了无限情思和遐想。中秋节成了除春节以外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赏月,最能激发人们深藏着的情感。古往今来,我们所熟悉的著名诗人、词家,有谁的作品中没有写过月亮呢?许多名作能够流传下来,不也是因为“月在其中”吗?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牵引无数的人思绪万千,彻夜难眠。他在《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千古绝唱,让人们感叹不止。李白诗中人月相伴、人天对话的场景,真是如入仙境,可见,“诗仙”既是贴近百姓的凡人,又是沾有“仙气”的高人。而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以月亮为主体,以春、江、花、夜为陪衬,营造了一个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体的奇妙艺术境界,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美色、人间的真情和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全诗36句,4句一韵共9韵,每韵都有对月亮的描绘,用了15个“月”字。该诗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张若虚也就以这首诗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诗情,最可贵的是家国情怀。在中国历史上,唐、宋两代是中华文化较繁荣的时期,但也分别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金人入侵,许多诗词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许多诗人也因此而名扬海内。这也可能是唐诗、宋词能够如此让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历史原因。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在安史之乱期间,他在诗中写了大量反映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国殇。而通过写“月”来倾诉家国情怀,也是他的一个擅长。如:他在《月夜》中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写的是安史之乱时,他身陷长安思念妻儿的心情,并渗透着对天下离乱的悲哀。诗中从“独看”的伤感到“双照”的寄望,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射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大爱之情,且词旨婉切,章法谨严,后人评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临江仙》一词中,借“感月吟风”写宋室南渡后,对流离迁徒、岁月蹉跎的悲叹:“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词人面对一片春色,却心灰意冷,似写闺情,实写亡国之痛、寡居之悲、沦落之苦。词风苍凉沉郁,充分反映了婉约派代表词人的悲切情怀。

中秋月是团圆的象征。此时月亮离地球最近,也最圆最明亮。人们眼望朗朗明月,自然形成期盼团圆的情怀。回望中秋,我已经度过八十多次,除儿时留下的一些记忆外,印象最深刻的是2001年中秋节。这年中秋节是10月1日,恰逢国庆节,海内外华人欢欣鼓舞,喜气洋洋。当晚中央电视台转播内地与台湾演员的同台演出,场面十分感人。我在赏月和看演出的欢乐气氛中,即兴次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韵,填了一首词:“明月悄然出,清气贯云天。何须远念仙阙,往事越千年。我愿邀君同去,直上重霄深处,忘却碧空寒。俯首望星海,灿烂是人间。    喜相逢,天作合,夜无眠。参横斗转,今宵秋好玉轮圆。放眼东西南北,难忘苍生宏愿,好梦总能全。难得花前月,海内共婵娟。”苏东坡在失意中尚能写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佳句,犹如飞进了神话般的美丽世界;抒发离别之情时,又能宽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见其胸怀之宽阔,毫无消极悲观之失落感,不失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我赞赏苏东坡,深感追求团圆是我们华夏儿女不变的人生“基因”。时至今日,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发达,家庭团聚已经不再有多大困难,但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仍埋有一大隐痛,那就是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台湾与内地尚处于分离状态。“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用苏东坡当年的词牌和词韵填《水调歌头》,就是想表达今天的我仍然和苏东坡当年一样追求同一个梦──团圆。我在词中所说:“放眼东西南北,难忘苍生宏愿,好梦总能全。难得花前月,海内共婵娟。”就是呼应苏东坡所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他讲的“此事古难全”是哲理,我讲的“好梦总能全”是期望。我想,如果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怎么谈得上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呢?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探月和探索宇宙的时代,我们中国人对团圆的追求,已经进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如果没有地球人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怎么能够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呢?


2016年3月10日于南京富贵山


TAG: 方祖岐 老兵 乡愁
顶:57 踩:5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9 (31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6 (290次打分)
【已经有280人表态】
47票
感动
24票
路过
26票
高兴
27票
难过
27票
搞笑
29票
愤怒
30票
无聊
7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