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书法家园 >> 书法资讯 >> 理论文稿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陈新元: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书画报 发布者:陈新元
热度1028票 浏览114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1月28日 18:31
      内容提要:当代书法空前繁荣。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污染。权贵垄断、腐败蔓延,山头林立、互相贬损,市场混乱、尔虞我诈。功利主义泛滥成灾,书法生态岌岌可危。要保护好书法的生态环境,务必治理污染,正本清源。要净心去功利化,以道德来净化书坛,抛弃“官本位”思想,关注书坛弱势群体,规范书法展赛、培训、市场,使书法真正回归到艺术的本原上来。同时,要和而不同,百花齐放,将书法融入时代潮流中。

      关键词:书法、生态、功利、文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中国书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展赛不断、市场繁荣、群众性书法热持续升温,书法教育、书法创作、书法理论等都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史无前例”的书法运动热潮中,浊浪排空,泥沙俱下,书法的生态环境同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玩弄权术,轻视学术;拉帮结派,占山为王;掠夺书法资源,搅乱书法市场;暗箱操作,近亲繁殖;骗财骗色,自欺欺人……非艺术因素愈演愈烈,将书法由修身养性的艺术裂变为追名逐利的工具,道德缺损,腐败蔓延,乱象丛生,书法生态危机四伏。

      一、书法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表现形式

      1、权贵垄断,盆盈钵满
      中国是个“官本位”很重的国家。千百年来,“官”意味着社会政治地位,意味着等级特权,“官本位”思想深深地渗透到国人的每一个细胞之中。老百姓对“官”往往另眼看待,对“书法官”更是刮目相看,以其身份地位的高低来取代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不管是收藏界还是画廊,不管是包工头还是企业老总,都纷纷冲着“书法官”的大作奔去。而“书法官”又利用手中的职权夺取书法资源,操控展览赛事、霸占书法市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于是乎,一盆盆白花花的银子便收入囊中。除了官员对书法市场的霸权侵袭,少数名家也利用他们的名声地位捞取暴利,作品动辄几万几十万一幅,形成“寡头垄断”,而成千上万的普通书法家作品即便水准很高价格适中,还是少人问津,这样书法就成了权贵们的饕餮盛宴,平民书家就只能觅食些残羹剩饭。

      2、山头林立,你争我夺
      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中国,这个“王”那个“派”就不断在历朝历代疯狂地上演。而今时过境迁,书法界某些人竟然纷纷拉帮结派,占山为王:以某“书法官”为中心,集结一大批有话语权的人组成后盾,形成“霸王”势力;以某名师为中心,一大批徒子徒孙呐喊上阵,形成“门派”势力;以某区域为势力范围,驱逐“外来和尚”,大搞“圈地运动”;以某学术为名,自立这个“主义”那个“观念”,这种“艺术”那种“书法”,甚至自封为“总舵主”……拜码头、拉圈子,瓜分势力范围,形成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一个利益集团就是一座山头,各个山头之间明争暗斗,互不相让。本该清净、和谐而圣洁的书法界俨如江湖,一时充满乌烟瘴气。

      3、展赛泛滥,陷阱重重
      当下书法界,全国展、纪念展、双年展、单项展、提名展、精英展……中华杯、国际杯、蓓蕾杯、夕阳杯,写经赛、楹联赛、正书赛、榜书赛……席卷全国,泛滥成灾。我们并不否认展览赛事对群众书法热的推动作用,也不否认重大展览赛事在全国或地区对书法活动的引领与指导作用。但书法展赛中鱼龙混杂,我们更应正视不少展赛假借书法的名义践踏书法的事实:有的展览在收取作者的评审费后,还将大量的“遗漏”佳作占为已有,私分出售;有的比赛在层层盘剥作者的费用后,给你一个空头封号或一本“光鲜亮丽”的证书,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使是所谓的正格的书法展,也会弄得你疲惫不堪、心力交瘁,甚至某些颇具“权威性”的书法展、书法赛也会演变成交易展、交易赛……展览不断地伤害展览,比赛不停地挫伤比赛,让人不知不觉地掉入其所设的重重陷阱之中。

      4、鱼目混珠,市场混乱
      当代“市场价值论”喧嚣尘上,在利欲熏心下,各路人马朝市场纷至沓来。毋庸置疑,市场带动了书法艺术的繁荣,但市场的魔力,又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奔向其中,宛如百米赛跑的最后冲刺:官员书家首当其冲,将书法市场权力化,任意切割;教授书家全力以赴,将书法变成聚宝盆,漫天要价;演艺书家“客串”市场,高价出售;草民书家东奔西走,摆摊贱卖。学院书法、山寨书法、江湖书法也来抢占市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头衔制定润格、按级别确定出场费。有的百般包装做足了“字外功夫”,以劣品忽悠百姓;有的“外倚奸商,内托官僚”,用俗品欺诈买家;拍卖会上赝品泛滥,藏家叫苦不迭……书法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一片骚乱,闹得鸡犬不宁。

      5、培训火爆,重技轻文
      近年来书法培训如火如荼,少儿班、成人班、老年班,国展班、精英班、导师班,集训班、速成班、冲刺班……应有尽有,火爆异常。不可否认,书法培训能有效地提高学员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对书法普及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当下的书法培训大多是冲着“名”和“利”而来。一方面,学员急于出成绩,办班者更急了,一旦学员有作品参了展,得了奖,便有广告可做,借以扩大招生。于是,以“速成”误导学员,成了办班者的一大绝招。什么“一周写好字”、“99天速成法”,多么吸人眼球。以“国展”、“国赛”诱惑学员,什么“秘诀狠招”、“展赛风向”,极富魅力,令学员蜂拥而至,办班者的腰包便鼓了起来。可是,这里没有学养的含金量,也缺乏虔诚与敬畏的氛围,只有各种写字技巧的习练。诸如此类频频的培训,不仅把浮躁之风带进了书法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悄悄地把书法推向了功利的深渊和文化的沙漠之中。

      6、跟风狂热,复制抄袭
      为了迎合展览,当代书坛跟风猛烈——章草风刚刚消停,又刮起了书谱风。王铎风还没有停歇,又扬起了二王风。流行简牍时疯狂地写着简牍、流行残经时拼命地写着残径……有的集古字写唐诗,有的琢磨评委风格写楹联,有的临仿获奖作品写宋词,有的直接抄袭他人之作送展览。某个书家以某种字体或样式一炮打响后,仿效者便如鲤鱼过江般一涌而上,加上款式“大制作”,如法炮制。像这样的一味跟风、临仿固然对扎实书法的基本功,继承书法优良传统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融会贯通,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是一大群面目相似、基因相同的“克隆羊”便纷纷列阵于展厅之中,使书法在惰性的环境中渐渐丧失生机与活力并由此黯淡下去。

      7、造假猖獗,瞒天过海
      鲁迅说中国是欺骗和造谣的联邦国。中国书法造假的水平和罕见程度绝对居世界第一。假冒的古今名家之作、假冒的展赛征稿、假冒的书法网站、假冒的展览作品、假冒的名家朋友,假书法集、假职务、假会员、假大师、假拍卖、假成交……充斥着与书法有关的每一个角落。仿制古代名家之作,拍出天价,制造旷世骗局;临仿现当代名家书迹,混进市场牟取暴利,坑害消费者;伪造展览比赛,发布虚假信息,引诱广大书法爱好者上当受骗……一幕幕龌龊坑人的丑剧在书坛不断上演,让书法蒙羞,给书法艺术的晴空蒙上了一层层驱之不散的雾霾。

      8、胡吹乱捧,百般炒作
      这年头就是胆大吓死胆小的,不是么,什么实力书家、著名书家、国际院士、特聘研究员……比比皆是。“巨匠”、“泰斗”不乏其人,而“大师”更是满天飞。其作品,不是被吹嘘为“力能扛鼎”、就是被瞎捧为“炉火纯青”,不是挥毫“泣鬼神”、就是笔走“惊龙蛇”。为了炒作——秀发书、拖把书,“达人书法”、“女体书法”等等,千奇百怪,哗众取宠,除了这些江湖杂耍,有点鬼计的就来“演双簧”,找人“攻击”自己,而后进行“反击”,以此引人注目。弄些“绯闻”制造“美女书家”的噱头,装酷蒙人,大胡子、大烟斗、大光头、大袍子,俨然一副“大师”形象。当然,最容易迷惑人的炒作则是理论包装:什么“新文人书法”、“艺术书法”,什么“实力派”、“性灵派”……弄得“鱼儿”连连上钩,书法被炒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

      9、巧立名目,浑水摸鱼
      “市场价值论”给文艺界不正之风的存在和官僚政客的腐败制造了土壤,给书法艺术领域假、恶、丑现象提供了温床。比如,假借收藏海归“国宝”的名义,将伪造的古代名家书法定向拍卖、天价收藏,各方从中渔利。又如,趁文化兴国之机,大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乱建规模庞大且丑态百出的现代碑林,胡弄大型的展览比赛……把书法艺术搞得浑浊不堪,而某些贪官则从中捞名捞利,加官进爵,一箭数雕。

      10、追名狂热,无视生命
      在追名逐利的社会,不少书法人为了冲刺国展,加入中国书协,不惜代价把自己累得苦不堪言。整天为参展、入选、获奖、发表、入会等而费尽心力,弄得焦虑憔悴,茶饭不思。如:为了备战八届国展,长安市青年书法家左锦朝每天要练习十几个小时的书法,常常通宵达旦挥毫不辍,因过度劳累,于2003年8月31日凌晨带着自己未圆的梦猝然长逝。九届国展,一位作者(未公布姓名)投稿56件,一时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十届国展,山东作者李瑞林一人投稿290件,交付评审费10000元,一时轰动书坛。且不说10000元对他有没有压力,创作290件作品要付出多少心血无法计算,其精力和体力的严重透支已对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轻松愉快的书法活动居然变成了沉重的包袱。呜呼!悲哉!

      11、创作单一,空间窄小
      当代书法创作,看似花样百出,其实创作思维肤浅单一。要么高喊“下笔必为楷则”的遗训,恪守“只有由正楷入门才是正道”的陈规,要么宣传“法不宗晋,便入魔道”,“不入二王,终非正统”的旧条。重视楷书,崇尚“二王”固然很好,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他流派和风格。再者,不是跟风就是蹈袭,不是复制就是抄袭。这些年书法创作的千人一面,展厅作品的大量雷同,无不一一证明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单调性、浮华性,书法创作处于极度缺钙、贫血之中。再有,看似“群众性”的书法热轰轰烈烈,实则是圈内热圈外冷,而真正的群众性书法并未全面普及开来,使得书法生存在狭小的空间中,严重制约着书法队伍的发展壮大。

      二、如何保护书法的生态环境

      1、净心去功利化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任何生态环境的破坏,其罪魁祸首就是功利主义的泛滥成灾。功利主义即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在这种观点的驱使下,乱砍滥伐、乱挖滥采、无休止地猎杀野生动物等违法活动屡禁不止。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剥削压榨,都是功利惹的祸。在书法界这个小圈子中毫无例外地被功利化所左右,书法的第一大生态危机是整个书坛的各个层面都变得极端功利化,故而只有首先淡化功利主义观,书法的本真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全面的恢复,而要淡化功利观念关键就是要净化心灵。
      一方面,要清除心理污垢,排除杂念,使内心保持清静、虚灵的状态。先秦老子早就提出“涤除玄览”、“致虚极,守静笃”的哲学命题,唐代王维也提出“审象于净心”的艺术命题,这就是要求艺术家要洗涤尘垢,除去私欲杂念,在虚静的修悟中逐渐净化自己的心灵,清除功利污垢、驱除浮躁,以纯净虔诚之心对待书法。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格和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观念,将书法上升到崇高的人生观和深厚的学识修养层面。沈鹏先生说过:“书法的环境要净化、要高雅,我想最为根本的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这是极有见地的。每个书家要多读书、读好书,以提高文化素质,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此,急功近利思想意识就会慢慢淡化,书法的生态环境也能随之渐渐净化。当然,去功利化并不是要求书法家放弃得体的好名声和正当的经济利益。书法家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用正确的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艰辛的创作赢得恰当的回报也未尝不可,无可厚非。关键是不要刻意地追名逐利,以免陷入功利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我们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淡泊名利,坚守书法艺术纯净的精神家园。

      2、加强道德建设,净化书坛
      加强道德建设,是治理书法生态环境污染的又一剂良方。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通过人们的自律和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到约束的作用。
      在我国,先哲对道德建设历来十分重视。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就是主张运用理想的人格、社会形象、立身依据和行为准则来规范并强化道德建设。《礼记》有言:“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可见道德对艺术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书以载道,字以立德。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道德的承载体。唐代柳公权指出“心正则笔正”,宋代黄庭坚也说“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几千年来,书法能够健健康康、稳稳当当地一路走来,靠的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至真、至善、至美。这“三至”,正是书法之“道”,也是书法之“德”。可见,自古以来,书法离不开道德的统领与引导,也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与制约。然而,当代书坛“损道缺德”现象比比皆是,权力寻租、学术腐败、造假欺诈等等,无所不为。这种种乱象不止是功利化惹的祸,也和当下道德制约的缺失息息相关。因此,加强书法界的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各级书协领导班子更要身先士卒,作好表率,带动全局。同时,广大书法人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把精力集中到读书与创作上,培养高尚的情操,培育健康的心态,书协领导、展览评委要恪守职业道德,大公无私;媒体要加大对书法界的关注力度,激浊扬清,弘扬正气。通过综合治理,使整个书法界上上下下都有良好的道德自律。“技进乎道”、“厚德载物”,我们热切地期待,在道德的滋润和鞭策下,有了书法界所有同仁的不懈努力,污染严重的书法生态环境一定能得到全面的净化。

      3、健全展赛体制,淡化协会权力
      书法展赛为广大群众开辟了新的审美空间,提供了作者展示自己作品、接受评委评判并同其他作者和观众以及媒体交流的平台,成为当代书法创作重要的“检阅台”和“导航标”,对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遗憾的是,在现代展赛体制下,入展、参展的“东道主现象”即“照顾作品”、“照顾会员”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书法家变得市侩、功利。官员又操纵着展览,展赛被权力化、行政化,展厅成了竞技场、名利场。展品程式化、克隆化、官僚化的习气愈演愈烈,展赛渐渐变得低俗化。
      要遏制这种种不良现象,中国书协要在率先去除“官本位”的同时,树立权威形象,并通过改革健全展赛体制。要加大监管力度,杜绝不正之风,无论是评委的选聘,还是展赛操作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以维护广大书法作者的合法权益。要健全评委队伍,选出具有真正高水平且品德高尚作风正派的书家、评论家担任评委,防止徇私舞弊,真正做到阳光评审。确立正确的审美评判导向,高扬有新意、有鲜明个性、富有人文精神的书法创作,屏弃“花哨”、雷同之作。建立多元的社会评价体系,尝试由评委、公众、媒体三位一体的评审方式,使“国展”的评选更具有透明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面向公众开门办展,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打破“圈内热、圈外冷”的僵局,使展览真正变成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同时,期盼书协逐步淡化权力意识,杜绝以权谋私,防止像陕西书协“换届风波”之类的腐败现象发生,真正做到去除“官本位”。唯有如此,展赛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从而更好地推动书法艺术向更高远、更宽广的空间发展。

      4、建立有效机制,净化书法市场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其名著《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这句名言来形容当下书法市场的境遇最贴切不过。毋庸置疑,书法市场化有力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大繁荣,也为书法事业的大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然而,如前所述,在功利主义泛滥成灾的今天,方兴未艾的书法市场同样遭到了触目惊心的摧残。假、劣、坑、乱等现象充斥市场,繁荣的背后危机四伏。因此,从病根下手进行治理,整顿、净化书法市场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建立有序、良性、讲求诚信的书法市场竞争机制,规范书法作品的市场价位,使买卖顺利成交,互利双赢。投资者满意,真正的好作品得到保护,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书家获得回报,书法商也从中受益。另一方面,也希望政府制定和完善书法商品市场的规章制度,制止违规交易,打击造假行为,维护商场秩序。与此同时,还要用现代商业模式拓展书法作品的营销渠道,使正在发育中的书法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不断增强自身的自愈力,驱除、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从而促进书法市场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5、关注书坛弱势群体
      当书法市场被权贵垄断后,便形成强势对弱势的排挤和打压,低层书家的生存状态就越来越差,而强势阶层的争权夺利所形成的恶性循环,又严重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书法生态环境,也极大地挫伤了平民参与书法活动的积极性。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强调“和生”。书法界需要的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发展状态,而不是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生态链。广大平民书家是书法艺术繁荣的基石,忽视平民书家,就是忽视书法本身,便无法保证书法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关注书坛默默耕耘的弱势群体,已成为当务之急。书协要给平民书家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尽量给他们提供创作与交流的平台,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尽可能地为“草根”书家特别是贫困书家提供帮助。同时,平民书家也要树立励志图强的信念,不要因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而自暴自弃。《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定信念,孜孜以求,书法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

      6、倡导生命关怀,注重修身养性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中说:“中国书法是一种生命的艺术。”书法注重气格、人品、情趣的培养和修炼,书家笔下的线条往往律动着对生命意象的深刻感悟,在审美的自由充实、空灵旷达中传达对生命本体的深切关怀。汉代扬雄指出“书、心画也。”清代伊秉绶也强调学书要“变化气质,陶冶性灵。”可见修身养性对学习书法是多么的重要。然而,今人学书的目的大都是为了参展、入会、卖钱,在名利思想的驱动下,生命不息,练字不止。“既不怕苦,更不怕死”,实在适得其反,书法也练不好,即使有所长进,身体垮了,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活得太累了。这样练书法不但没有起到怡情养性、变化气质的作用,反而徒增苦恼,这就脱离了练书法的目的,浪费了书法本身特有的功能,也摧残了书法的生态。《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练书法如同练静气功,可以凝神静气,修养身心,顺畅气血,从而达到陶冶性灵、益智延年的作用,前人早就透悟到了这个奥秘,通过练书法而健康长寿者比比皆是。因此,要保护好书法的生态,就要把修身养性提高生命质量放在首位,这样书法才能真正健康地可持续地向前发展。

      7、和而不同多样化
      周代史官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论断,孔子强调“和而不同”。“和”指和谐、多元融合,“同”指单一的堆积、缺少变化。“和而不同”是书法事业繁荣的必要前提。然而,当下书坛并不“和”,不少流派之间相互贬损之事时常发生,而趋“同”现象则更为严重,模仿、复制已成泛滥之势。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一是要营造和谐的书法氛围,让各种流派和风格通过交流,博采众长,补己之短,达到多样平衡,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二是要开展百家争鸣,大力提倡原创性。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打破某种书风一统天下的被动局面,才能避免书法生态的不平衡。培训班教师切勿以“程式”、“风向”之类的“秘诀”去同化学员、泯灭个性。学员也不要被“时流”所迷,以免被同化。书法家更要树立主体意识,加强文化修养,塑造自我,以其作品的质量、个性和情感去打动人。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书法的多样性和繁荣性,正如斯蒂芬·玛格林所言:“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多样性也是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一个关键。只有书法的各个品种、各种流派和各种风格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凸显各自的个性,才能形成争奇斗艳、光彩照人的艺术百花园。

      8、融入当代文化大背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因素。我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的结晶和象征。千百年来,书法一直是国人的重要精神食粮,一直担当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但当代书法在“文革”之后,似乎日趋式微。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的元气逐步恢复,但仍然有被边缘化的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书法界守成力不足,加上当代书法自身文化积淀薄弱。单纯固守原有的古典传统,缺乏与其它艺术的交流,幻想只要守住“经典”和练好“技术”就高枕无忧了。更有甚者,将思想文化束之高阁,使当代书法越来越远离文化精神。在轰轰烈烈的展览或比赛之后,人们很难看到它与当代文化有什么关联。由于缺乏人文关怀,书法显得苍白无力,变得异常的茫然,这就很难立足于当代文化环境之中。要走出这个困境,使书法发扬光大,关键是对外要开阔视野,从姊妹艺术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内要花大力气,增强书法自身文化营养,提升书法的文化品位。书家要加强文化修养,关注当代文化思潮和社会动态,借鉴吸收先进文化,及时给自己的思维和创作“充电”,与时代文化融为一体,形成符合时代、符合民族、符合环境的笔墨精神,创作出老百姓喜爱的好作品。这样当代书法才能从“临边缘化”的境地中走出来,融入现代社会,亲近公众,真正发挥其巨大的社会公共价值与文化价值。

      总之,我们应该用道德去净化心灵、净化书坛,用诚信去维持书法市场、规范展赛,用责任和热情去普及书法、培训学员,用生命情感和境界去感受书法、创作书法,用思想和品格去深入书法、提升书法,在继承和发展中弘扬书法文化和书法精神,力排污染,共同保护好书法的生态环境。让我们挥毫泼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TAG: 环境 生态 陈新元
顶:48 踩:5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3 (31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9 (298次打分)
【已经有316人表态】
92票
感动
39票
路过
31票
高兴
24票
难过
37票
搞笑
24票
愤怒
31票
无聊
3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广告合作